廿字真言第十六字【節】──節操也。

廿字真言- 節字筆順

【節】字義解析

  《玉篇》節操也。
  《廣韻》操也。制也。止也。驗也。
  《康熙》諡法好廉自克約節。

淺釋

  人當窮途末路,艱苦困難之境遇,而能有所不為,居亂世能生死不改其操守者,如古之烈女不嫁二夫,忠臣不事二主,皆節之一字堅其志也,而有不屈不撓之氣概,此為天地正氣之所鍾。又「節」乃限制不逾越之意。

經典

  《清虛集》〔分詠廿字真言〕節:

  寄命托孤不可奪 時逢世亂顯忠烈
  寧為玉碎勿瓦全 凜凜高操光日月

  《廿字真經》:節字主宰 復靈化道顯元真君 當願眾生 深進大道

《人生指南》如是說

  人之有節。猶竹之有節也。竹有節。故能勁立。人有節。故能堅剛。古來忠臣義士。孝子烈婦。皆本節字而成。良以節乃天地正氣之所鍾。故雖臨白刃。蹈湯火。而有不折不撓之慨也。

  文天祥曰。時窮節乃見。蓋窮者。眾人之所不幸。而君子之所大幸也。何也。不遇疾風。無以知勁草。不逢亂世。無以識忠臣。故君子以處危亂。而節愈顯。雖然。節固君子之所願。亦非君子之所願也。舉世皆狂瀾矣。煉石補天。將誰出乎。故曰君子之所願也。然與為由之勇。賜之辯。不若為回之太和安逸。而勇辯無所施之為愈也。故曰。節者非君子之所願也。君子之不得已也。人於不得已之際。而死生不改其守。非天植之性。其孰能之。故丹可磨而不可奪其色。蘭可燔而不可滅其香。玉可碎而不可污其白。金可消而不可改其剛。各抱天然之性。非可強變者也。

  士君子之抱德不移。亦猶是耳。昔者趙文子其身若不勝衣。其言若不出口。及宋之盟。談笑當甲兵之變。神閒氣定而不辭。晏子長不滿六尺。及崔慶之盟。鈎以曲戟而不避。是知天下之至剛。成於天下之至柔。其柔者時之未至。義之未形。有似乎懦。及夫時至義起。九死不能屈。千金不能移。要在平日有所養。而後臨大節而不奪也。

  近世三綱淪。九法斁。男女之失節者多矣。舉世茫茫。前途渺渺。問有為臣死忠者乎。無有也。問有為子死孝者乎。無有也。問有為婦死節。為友死義者乎。無有也。傷風敗俗之事。時有所聞。越禮犯法之端。舉目皆是。

  故本社特標節字。以曉之。曉之云者。欲社會男女同胞。砥礪名節。而欲砥礪名節。則必先謹小節。所謂謹小節者。即一言一行。毫不苟且之謂也。平居既有操持。臨難斯有節義。古之烈女。從不二夫。古之忠臣。事不二主。皆節之一字。有以堅其操。而固其守也。雁不易配。鵠忍寡棲。禽鳥尚不失節。豈以人而不知守節全節。以終其節乎。孔子曰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。願與世人共勉之。

~摘自《人生指南》

人生指南白話文淺說

  人有節,如同竹子有節。竹有節,所以能強勁直立;人有節,所以能堅毅剛直。自古以來,忠臣義士,孝子烈婦(守貞節重義輕生,稱為烈婦、烈女),皆是本著節字而成全。因為節是天地正氣所聚集,所以雖銳利的刀刃加在身上,赴湯蹈火,卻有不屈服不示弱的氣概。展開詳細資料

  文天祥說:時窮節乃見。窮,是眾人的不幸,而是君子的大幸。為什麼呢?不遇疾風,無法知道有強勁堅韌的草,不逢亂世,無法識別忠臣,所以君子處在危亂的時候,而節操愈加明顯。雖然,節操固然是君子的所願,但亦不是君子的所願。全世界都動盪紛亂,挽救危難的責任,該將誰出來擔負?所以是君子的所願。但如孔子弟子仲由(子路)的性情勇敢,端木賜(子貢)的機知善辯,不如顏回的和順安逸,有時勇敢與善辯,也是無所作為的,所以說,節不是君子的所願,而是君子的不得已。人在不得已的時候,而生死不改其守節的志向,如果不是天生的本性,怎麼能夠做得到?所以丹砂(繪畫用顏料石)可以磨,而不可失去他的顏色;蘭花可以烤,而不可減少他的香氣;玉石可以碎,而不可污染他的潔白;金可以鎔化,而不可改變他的剛硬;各抱天然的物性,不是可以強行變更的。

  士君子的守德不移,也是這樣。古人趙文子,他的身體瘦小得好像小孩,講話好像開不了口說不出話,到了與宋會盟,談笑間遇軍隊變亂,神閒氣定而不離去;晏子高不滿六尺,到了崔慶會盟,敵人用彎曲的兵器勾他的脖子,而不走避。可知天下的至剛,成就於天下的至柔,柔的人因時機未到,正義未顯,似乎懦弱;等到時機來了正義勃起,九死不能屈服他,千金不能改變他,主要在平日有所修養,而後臨大節而不變。

  近世三綱淪沒(三綱:父為子綱、君為臣綱、夫為婦綱),九法敗壞(《周禮》夏官大司馬,掌建邦國之九法,以佐王平邦國:制畿封國以正邦國,設儀辨位以等邦國,進賢興功以作邦國,建牧立監以維邦國,制軍詰禁以糾邦國,施貢分職以任邦國,簡稽鄉民以用邦國,均守平則以安邦國,比小事大以和邦國。),男女失節的太多了,舉世茫茫,前途渺渺,請問做臣子的有不惜以死盡忠的嗎?沒有;請問做兒子的有不惜以死盡孝的嗎?沒有;請問婦人有不惜以死殉節的嗎?朋友有不惜以死成就義的嗎?沒有。傷風敗俗的事,時常聽到,越禮犯法的事,舉目皆是。

  所以本教特別標明節字以開導。所要開導的,希望社會男女同胞,砥礪名節,而欲砥礪名節,就必須先謹慎小節,所謂謹慎小節,即一言一行,絲毫不可苟且。平時既有操守,臨難才有節義。古代烈女,不嫁二夫;古代忠臣,不事二主;皆是一個節字,有以堅其情操,而固守其節。雁不換配偶,鵠能忍寡棲,禽鳥尚且不失節,豈有人而不知守節全節,守節到人生的終點麼!孔子說:歲寒然後才知道松柏的不易凋零,才顯出它們與一般草木的不同,願與世人共同勉勵。

~摘自《人生指南淺說》

歷史故事- 留取丹心照汗青──文天祥

  文天祥(1236-1282),字宋瑞,又字履善,號文山,南宋時期江西吉州人。

  二十二歲狀元及第,後因朝中奸臣攬權曾兩次遭到罷官。宦海浮沈十五年,直到公元 1274 年,元軍大舉南侵,鄂州(湖北武昌)陷落,首都臨安震動,下詔各路軍民起兵勤王(王室有難,起兵救援),開始了文天祥的戎馬生涯(時年四十)。

  文天祥接詔後,三天內募集了一兩萬人,立即前往臨安勤王。惜丞相陳宜中等畏敵如虎,積極議和,太皇太后準備投降稱臣,遂詔命文天祥為右丞相,前往元軍談判,不料卻遭到元軍軟禁。

  後來文天祥伺機從鎮江脫逃,備嘗艱辛,輾轉到了通州(江蘇南通),把這一路顛沛流離所寫的詩編成《指南錄》。公元 1276 年文天祥到了南劍州(福建南平)組織督府軍,繼續在福建、廣東、江西一帶抗元,後來在潮州(廣東潮安)不幸被俘,自殺未遂,又開始被囚禁的生活。

  公元 1279 年,文天祥被押解到厓山零丁洋(珠江口外),當時零丁洋正醞釀一場大規模的海戰。元軍要求文天祥寫勸降信,他奮筆疾書,寫下了著名的七律《過零丁洋》:

 『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 身世飄零雨打萍
 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』

  後來厓山一役戰敗,南宋隨之滅亡,文天祥被押往大都(北京),長期被囚禁潮濕陰暗的土室裡,冬天凍徹骨髓,夏天悶如蒸籠。這段時間文天祥寫下了千古不朽的《正氣歌》:

 『天地有正氣,雜然賦流形。下則為河岳,上則為日星。
  於人曰浩然,沛乎塞蒼冥。皇路當清夷,含和吐明庭。
  時窮節乃見,一一垂丹青。在齊太史簡,在晉董狐筆。
  在秦張良椎,在漢蘇武節。為嚴將軍頭,為嵇侍中血。
  為張睢陽齒,為顏常山舌。或為遼東帽,清操厲冰雪。
  或為出師表,鬼神泣壯烈。或為渡江楫,慷慨吞胡羯。
  或為擊賊笏,逆豎頭破裂。是氣所磅礡,凜烈萬古存。
  當其貫日月,生死安足論。地維賴以立,天柱賴以尊。
  三綱實系命,道義為之根。嗟予遘陽九,隸也實不力。
  楚囚纓其冠,傳車送窮北。鼎鑊甘如飴,求之不可得。
  陰房闐鬼火,春院閟天黑。牛驥同一皂,雞棲鳳凰食。
  一朝蒙霧露,分作溝中瘠。如此再寒暑,百沴自闢易。
  嗟哉沮洳場,為我安樂國。豈有他繆巧,陰陽不能賊。
  顧此耿耿在,仰視浮雲白。悠悠我心悲,蒼天曷有極。
  哲人日已遠,典刑在夙昔。風檐展書讀,古道照顏色』

  元軍多番勸降、百般折磨,文天祥只求速死而不屈。過了兩年,忽必烈賜死。到了刑場,文天祥南面再拜,從容就義,時年四十七歲。夫人歐陽氏收領遺體,在衣帶間發現一篇附序的贊曰:

 『孔曰成仁,孟云取義,惟其義盡,所以仁至。
  讀聖賢書,所學何事?而今而後,庶幾無愧!』

  文天祥崇高的氣節,受後人無限的景仰:「名相烈士,合而一傳,三千年間,人不兩見。」

延伸閱讀

「愛廿字」網站關於【節】字的簡單解釋

《天帝教教訊第 97 期》【小同奮園地】廿字真言故事集- 談節

《天帝教教訊第 283 期》【學作同奮】永不放棄的堅韌與勇氣- 節